身體是革命的本錢,所以身體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,但是有時候我們明知道一些事物或習慣對健康有極差的影響,我們還要去做。這些都為身體健康埋下了禍根,而個人身體疾病可以在大運流年中看出來的。那八字怎麼看肝臟疾病?哪類人容易得肝臟疾病?接下來帶大家瞭解下八字與肝臟疾病方面的文章。
一、八字怎麼看肝臟疾病?八字與肝臟的對應關係是什麼?
肝主厥陰經。 肝臟是體內最大的、功能很多的腺體器官司,它參與體內消化、代謝、排洩、解毒和免疫等過程。肝藏血,精化血液,肝臟的門靜脈收集自腹腔內臟流來的血液,內含從胃腸道中吸收的豐室的營養物質,它們將在肝內被加工、貯存或轉化。門靜脈血進肝後,有害物質及微生物抗原性物質將在肝內被解毒或清除。肝臟是機體的重要器官。
肝性屬木,喜通達疏洩,氣血沖和。肝與氣海相連,故能宣先天之元氣,以敷布於周身,而周身之氣化,無處不流通。肝主筋,系四肢,肌筋之屈神;肝主神經,通周身經絡。
木有三怕:一、木燥怕見炎火,火燃木當自焚;二、木寒怕見水泛,水寒漂木為病木;三、木弱怕見強金砍伐,亂金伐弱木,木死而無生。
肝有三忌:一、肝熱。熱邪生痰,淤塞經絡,難施通達疏洩之能;二、肝溼。溼寒凝鬱不通;血稀不斂,肝體供血不足,難施精化之功;三、肺亢欺肝。濁氣瀦留肝體,成菌、毒積聚之地。
肝為藏血之髒,性喜疏洩(木喜曲直),若肝失條達,氣鬱則血行受阻,氣結則血淤成積,經久不愈以致肝之氣血經絡淤塞,肝脾則腫大。另外肝氣橫逆(木盛欺土),克害脾胃,久易運化失常,水溼停聚,氣滯溼阻,血行積淤,肌體則腫脹。
肝病主要有肝硬化(祖醫學稱“積聚”、“症瘕”、“臌脹”)黃疸,膿腫,水腫等症。從臨床中可見,肝病的發展過程,是溼(熱)鬱淤毒,因此,對待肝病以提前預防為好。
二、八字看你有哪些肝臟疾病?哪類八字容易有肝病?
根據四柱分析,肝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如下:
1、木燥,臨自焚之狀,或四柱火炎無木,行運、流年火旺,易患肝病。
例:坤造:丁未、乙巳、丙子、辛卯。
乾造:甲午、己巳、戊寅、丁巳。
乾造:丙戌、癸巳、己丑、乙巳。
乾造:丙午、乙未、丁酉、癸卯。
乾造:丙午、乙未、庚辰、戊寅。
乾造:戊寅、丙辰、甲戌、丙子。
乾造:癸卯、丙辰、乙巳、丙戌。甲戌年肝炎。
乾造:甲戌、丙寅、庚午、丙戌。丁卯年死於肝癌。
以上病例,均在流年丙寅、丁卯、甲戌患病。
(1)病狀:厭油,食慾不振,口苦,頭暈,夜臥不安,多驚,小便短赤,全身和麵目皆黃如橘皮色,神疲形瘦,脈沉滑。黃疸指數偏高,谷丙轉氨酶指數高。乙肝表現抗原呈陽性。
(2)病因:肝膽疏洩失常。膽液不循常道.日常情志不舒,急躁氣怒,怒則傷肝。嗜酒過度,飲食不節,表現相應,外感溼熱之邪(包括感染病源,如寄生蟲、病毒等)。熱邪生痰,淤塞經血之道,肝氣衰弱。
(3)易併發症:肝性腦病,肝性血毒等。
(4)治療原則:生水潤木,洩火。
(5)治法:消毒化痰,潤肝涼血,滋腎補肝。
(6)中醫用藥:茵陳、酒芩、銀花、連翹、龍膽草、鬱金、藿香、夏枯草、決明子、枸杞子、牡丹皮、赤芍、紅花、玄蔘等。
(7)飲食:宜酸、鹹味及寒、溼食物,忌甘味及熱燥性食物。
(8)住宿選擇:陰涼為宜,即八卦方位的水地,風水場的延年宮;忌火地、五鬼地。
(9)室舍佈局:暗色、綠色、陰涼為宜。物畫標誌,多見水旺、木溼為宜。忌紅色,忌見炎火標誌。
(10)生活方位:宜北、東北方,忌南方。
2、水盛木漂,四柱寒溼。行運、流年遇虛溼之地,易患肝病。
例:乾造:己亥、癸酉、癸卯、壬戌。
乾造:丁亥、癸丑、甲午、癸酉。
坤造:甲寅、壬申、乙巳、癸未。
以上病例,均在乙亥(95)、丙子(96)年冬患肝病。
(1)病狀:腹部膨隆,喘息不得平臥,咳嗽氣短,胸憋心悸,四肢無力,血漿蛋白低,丙谷轉氨酶高。脈弦滑稍數,沉取無力。乙肝表面抗原呈陽性。
(2)病因:身寒、性憂鬱,生悶氣,外感寒邪,血凝鬱塞。氣滯鬱結,血淤絡阻。肝體長期供血不足,肝毛細血管淤塞嚴重,氣化溼水,瀦留腺體。脾胃虛寒,寒溼之邪隨門靜脈入肝,肝見風溼邪。
(3)易併發症:肝性腦病、心臟病、貧血、膽囊病。
(4)治療原則:強木生火,培土治水。
(5)治法:祛寒助陽,補心養血,養脾胃,熱養肝腎。
(6)中醫用藥:黃芪、熟地、何首烏、當歸、三稜、莪術、紅花、川樸、肉桂、附子、雞內金、乾薑、大棗、麻黃、蒼朮。
(7)飲食:宜酸、甘味及熱、溼性食物,忌鹹味及寒溼性食物。
(8)住宿位置:宜乾燥多見陽光,宅基的南、東南地,風水場的生氣、天醫之宮。忌北、西北地,風水場的六煞之宮。
(9)室舍佈局:宜紅、黃、綠色,宜見火、土標誌,忌黑色,忌見水旺標誌。
(10)生活方位:東、東南、南方為宜,忌北、西北方向。圖片
3、四柱金旺無木,或木弱受強金之克,行運、流年見強金易患肝病。
例:坤造:癸丑、辛酉、庚戌、壬午。
坤造:癸巳、庚申、壬辰、壬寅。
乾造:丙辰、辛丑、庚辰、庚辰。
坤造:丙申、辛丑、甲申、戊辰。
乾造:己酉、癸酉、辛卯、庚子。
乾造:丁酉、戊申、壬戌、庚戌。
乾造:丙申、丁酉、庚辰、丁丑。
(1)病狀:骨瘦如柴,**下肢腫脹。腹部膨隆,不敢飲食,食則脹劇,肋下腹痛。血漿蛋白低,丙谷轉氨酶高,脈細沉。
(2)病因:長期遭受意外打擊,氣怒傷肝。脾胃虛寒,寒溼入肝,積鬱成症瘕。血稀不斂,肝體缺血。氣化溼成水,瀦留肝體。
(3)易併發症:貧血、敗血病、肺心病、腦血管病。
(4)治療原則:培土治水,助木生火。
(5)治法:助陽祛寒,補肝益脾,養血補氣。
(6)中醫用藥:人蔘、黨蔘、孩兒參、黃芪、山藥、熟地、當歸、紅花、川芎、雞血藤、附子、肉桂、麻黃、蒼朮、雞內金、砂仁、乾薑、大棗。
(7)飲食:忌辛、鹹味及寒、涼性食物,宜熱性甘味食物。
(8)生活習性:忌潮溼風寒、涼飲、酗酒、多思憂鬱。宜乾燥多見陽光,熱洗熱飲,清心寡慾。
(9)住宿位置:忌潮溼陰寒處,忌宅基的西、北方,風水場的絕命、六煞、延年宮,宜乾燥多見陽光處,宜宅基的南方、東南方,風水場的生氣、天醫之宮。
(10)室內佈局:忌黑、暗色,忌見水寒金強標誌。宜紅、**,宜見木、火標誌。
(11)生活方位:宜東、東南方,忌西、西北方。